上市即巅峰!连年亏损、竞争加剧,格灵深瞳难破盈利困局
2022-08-26 15:51:57
  • 0
  • 0
  • 0
  • 0

文/杨剑勇

在过去几年中,在人工智能风口下,涌现出无数AI独角兽,商汤、旷视、云从、依图更是被视为AI四小龙吸睛无数。云天励飞、格灵深瞳与AI四小龙同处机器视觉赛道,他们同样受益AI技术落地,营收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格灵深瞳营收1.17亿元,同比增长62.33%,能看出受益于各行业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需求旺盛,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是,与营收高速增长不同的是,持续性的亏损是AI独角兽争议点之一。

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亏损1256万元,虽然相比去年同期亏损5601万大幅减少,但自我造血能力低,连年亏损的局面下引发市场对其前景担忧,导致上市即巅峰。于今年3月17日在科创板挂牌交易,不仅低于发行价开盘,盘中最高跌幅达到13%。要知道,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典型的独角兽,先于旷视、云从、云天励飞等AI独角兽率先登陆科创板,以39.49元的发行价IPO,募集资金达18.26亿元,总市值为73亿元。令人惋惜的是,当日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跌破发行价,如今价格为27.12元,相比发行价跌幅为31.3%,当前市值为50亿元。

不过,身处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赛道,市场规模庞大,AI独角兽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因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蕴藏千亿美元市场机遇。就全球来看,IDC所发布的《2022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达到885.7亿美元,并在2025年增至2218.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2%。

我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场,IDC预计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年超过184.3亿美元(约1263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得以快速发展,在笔者看来,主要得益于各界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需求强劲,从而驱动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此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诸如在制造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转型,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业、零售业也在加大对技术投入,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产品、渠道和场景采用自动化流程更加高效地服务用户。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将有所增加,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那么,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们有望将收获这一市场红利。作为机器视觉重要玩家之一,格灵深瞳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格灵深瞳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2.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7.99%。不足在于,客户集中度高,且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智慧金融和城市管理领域。其中,智慧金融场景来看,2018-2020年,终端客户仅为农业银行,报告期内,来自农业银行的收入分别为468.68万元、2373.97万元、4697万元和1702万元,合计占智慧金融领域所有客户总收入的70.91%。

在风险提示中,格灵深瞳表示,在智慧金融领域及商业零售领域规模化落地场景较为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以及收入波动的风险。与此同时,高度依赖单一应用场景,为此在今年6月面对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投资者对来自银行收入确认会放缓担忧。对此,格灵深瞳表示,首先,银行内部的IT采购基本上五年左右会有一代更新,另外这些软硬件产品本身也会做一些迭代升级,所以对未来的预期是每五年银行对原有产品会有更新采购的需求,银行使用我们的AI云平台过程中会沉淀大量的业务和管理数据,迁移和转换成本很高,加上预期未来会有一些新银行客户的加入,因此未来在银行领域可能会有不同收入浪潮的叠加。

智慧金融营收占比超过60%的格灵深瞳,未来的发展不会局限在金融领域。声称未来还会重点发展的轨交和体育等领域,认为这两 块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可能确实很难一下子就释放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格灵深瞳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所提供面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等领域。但面临众多强大竞争者,包括安防设备厂商、通信服务厂商、项目集成商、AI公司等,市场竞争激烈。

整体来说,人工智能市场汇聚了众多重量级玩家,不仅有华为、BAT重量级的巨头,还有来自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等细分市场的巨头。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格灵深瞳实现商业化的时间较晚,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方向以三维视觉技术形成的行为识别产品为主,落地应用为金融和商业领域。

格灵深瞳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技术、市场等方面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经营业绩面临一定挑战。就笔者来看,格灵深瞳与同处机器视觉赛道上的商汤、旷视的体量不在一个级别,就AI独角兽而言,商汤、旷视则领跑国内机器视觉市场。根据IDC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之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来看,商汤、旷视、海康威视、云从位居行业前四位置。

作为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尽管跌破发行价,但当前市值为671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格灵深瞳的50亿的市值。需要指出的是,AI独角兽在资本市场低迷不振的核心因素,在笔者看来,核心在于持续性的亏损,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下,AI独角兽要想实现盈利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尤其商汤科技在过去四年中亏损超377亿元。巨额亏损中主要源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2021年经调整EBITDA亏损为14.18亿元,近四年经调整亏损总额超34亿元。

最后,持续性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之一。包括已上市的寒武纪、格灵深瞳、云从科技等AI独角兽同样亏损巨大。正是持续性的亏损,AI独角兽前景并不乐观。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场景将是AI独角兽核心,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