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滑、持续亏损,云从科技何时走出盈利困局?
2022-09-04 13:16:33
  • 0
  • 0
  • 0
  • 0

文/杨剑勇

人工智能热潮下,在过去几年中,涌现出无数AI独角兽,以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为首的AI四小龙更是吸睛无数。然而,今年步履维艰,这当中有大环境影响,诸如新冠疫情冲击各行各业,还有所处机器视觉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由此AI四小龙营收面临下降的境况,且持续亏损。2022年上半年,商汤营收营收14.15亿元,同比下降14.3%,智慧城市作为营收核心板块同比下降45%。云从科技营收3.91亿元,同比下降13.97%。

营收下降、持续亏损,云从科技预计2025年将实现盈利

针对营收下降,云从科技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主要系上半年全国多地爆发疫情,市场需求以及项目验收进度受到一定影响所致。云从科技主要产品及服务按照提供交付内容和业务模式可划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核心收入来源,营收占比达八成。遗憾的是,该板块营收大幅下降,上半年来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营收为3.14亿元,同比下降22.31%,尽管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实现53.7%的增速,但营收规模仅有7595万元,难以弥补因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营收减少,从而使得整体营收呈现下降态势。

有意思的,云从科技在此前预计2022-2025年营业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从上半年来看,明显高估了其增长潜力。招股文件中显示,根据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预计2022-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和40.1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3.6%。只是2022年上半年营收只有3.91亿元,距离16.82亿元的预期相差12.91亿元。

当然,营业收入的增长受到行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更新迭代、自身发展战略、人才储备、市场开拓能力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如果未来无法按计划增长甚至出现下降,则云从科技存在无法充分发挥其经营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持续盈利的风险。而在过去四年间亏损22.66亿元。

2018年-2021年期间,云从科技分别亏损1.81亿元、6.4亿元、8.13亿元、6.32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3.25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5.4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今年上半年亮点在于相比上年同期亏损有所收窄4100万元。

作为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下的云从科技,短期依然无法盈利,预计盈利时间点在2025年。早前所发布的招股书中指出,根据未来实现盈利所依据的假设条件,云从预2022-2025年营业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33.60%,当2025年预计在营业收入达到40亿左右,综合毛利率水平保持在50%左右,同时期间费用增长率保持持续稳定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可实现盈利,预计为1.77亿元。

这是云从根据自身经营计划及扭亏为盈的具体条件假设作出的初步测算数据,不构成公司的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但相比其它AI独角兽而言,云从这一预测显然能看到预计盈利时间。主要人工智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高。整体来说,商业落地能力以及巨额亏损是争议焦点,还要面对科技巨头竞争,AI独角兽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体量不及商汤、旷视,云从科技所处赛道竞争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多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云从科技与同处机器视觉赛道上的商汤、旷视的有一定的差距。就AI独角兽而言,商汤、旷视领跑国内机器视觉市场。依据IDC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之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来看,商汤、旷视位居行业前二。

在财报中,云从科技也指出,所处人工智能行业一方面面临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其中既包括核心算法技术实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较量;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推进对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转型的挑战,该类厂商在硬件研发和供应链方面有着深厚积累,使得新兴人工智能企业需不断寻求差异化优势,整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作为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尽管跌破发行价,但当前市值为666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云从科技的151亿的市值。需要指出的是,AI独角兽在资本市场低迷不振的核心因素,在笔者看来,核心在于持续性的亏损,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下,AI独角兽要想实现盈利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目前,机器视觉赛道上的AI独角兽中,商汤、格灵深瞳等均跌破发行价,云从则一直高于发行价,这当中主要是云从募资大幅缩水超五成。

根据招股书显示,云从拟募资37.5亿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实际募资17.28亿元,扣取发行费用,募资净额为16.27亿元。相比预期减少20亿元以上。有失必有得,相比超募的格灵深瞳大幅跌破发行价不同的是,云从科技因定价较低,为投资者留出获利空间。

最后

全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技术,驱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由此驱动该市场快速增长。IDC预计,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年超过184.3亿美元。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各界更快地进行数字化升级和创新的同时,也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只是,这条赛道上的玩家们,最终比拼的是AI技术落地能力。而商汤、云从科技的营收下降来看,显示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及巨大市场竞争压力。

前景广阔的人工智能赛道,对于AI独角兽们来说,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能否保持持续增长,有赖于AI场景落地能力。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